新冠咳嗽能吃洋參保肺口服液嗎
為貫徹落實(shí)國家、省、市關(guān)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,充分發(fā)揮中醫(yī)藥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,結(jié)合當(dāng)前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情況,我區(qū)組織專家在參照《陜西省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預(yù)防方案(第三版)》及《陜西省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治療方案(試行第四版)》基礎(chǔ)上,形成了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防治方案,供廣大群眾參考使用。
成人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預(yù)防方案
一、預(yù)防方藥
主癥:發(fā)熱微惡寒,干咳少痰,咽癢咽痛,身困乏力。
舌脈:舌質(zhì)淡,苔薄白膩,脈浮滑。
治法:疏風(fēng)清熱,健脾利咽。
處方:清瘟護(hù)肺湯加減。
方藥:?金銀花15g、連翹15g、佩蘭10g、杏仁10g、浙貝母15g、桔梗10g、防風(fēng)10g、炒白術(shù)15g、茯苓15g、黨參15g、竹葉10g、麥冬15g、玄參15g、蘇葉10g、茵陳15g、生甘草6g。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三、普通型
1.外寒內(nèi)熱,濕毒蘊(yùn)結(jié)
主癥:發(fā)熱或高熱,伴見惡寒,全身痠痛,無汗或微汗,咽喉灼熱甚或疼痛,煩躁不安,脈浮緊。
舌脈:舌質(zhì)淡紅(嫩紅、紅絳),苔薄黃膩(濁膩)。
治法:發(fā)汗解表,兼清里熱。
處方:大青龍湯加減。
方藥:麻黃8g、桂枝10g、杏仁10g、生石膏30g(先煎)、牛蒡子10g、桔梗10g、藿香15g(后下)、貫眾15g、蒲公英15g、蘆根30g、白茅根30g、生甘草6g。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2.風(fēng)寒襲表,氣虛濕滯
主癥:憎寒壯熱,無汗,頭項(xiàng)不舒,肢體酸痛,咳嗽有痰,鼻塞聲重,胸膈痞悶,身困乏力,納呆便溏。
舌脈:舌苔白膩,脈浮按之無力。
治法:散寒祛濕,益氣解表。
處方:人參敗毒散加減。
方藥:羌活10g、獨(dú)活10g、柴胡16g、前胡10g、川芎10g、枳殼10g、茯苓15g、桔梗10g、黨參15g、薄荷12g(后下)、生姜10g、粳米30g、甘草6g。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3.寒濕襲表,疫毒傷肺
主癥:發(fā)熱,乏力,身體困重,嗅覺、味覺減退,微咳,納呆脘痞,大便粘膩不爽。
舌脈:舌質(zhì)淡紅,苔薄白膩,脈濡或滑。
治法:解表化濕,宣肺透熱。
處方:藿香正氣加減。
方藥:藿香15g(后下)、紫蘇葉6g、麩炒白術(shù)15g、茯苓15g、陳皮10g、姜半夏10g、厚樸10g、蘆根30g、荷葉10g、桔梗10g、滑石18g(布包煎)、生甘草6g。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4.濕熱蘊(yùn)肺
主癥:發(fā)熱困倦,胸悶腹脹,肢酸,咽痛,口渴,汗出不暢,小便短赤。
舌脈:舌淡紅,苔薄白膩或薄黃,脈滑數(shù)或濡。
治法:清熱解毒,利濕化濁。
處方:甘露消毒丹加減。
方藥:藿香15g(后下)、黃芩10g、射干10g、九節(jié)菖蒲15g(后下)、浙貝母15g、白豆蔻10g(后下)、桔梗15g、薄荷12g(后下)、連翹15g、魚腥草30g、蘆根30g、滑石18g(布包煎)、生甘草6g。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四、重型、危重型???重型、危重型,參照國家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進(jìn)行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救治。??五、恢復(fù)期
1.余熱未清
主癥:身熱多汗,或有微渴,心胸?zé)?,氣逆欲嘔,口干喜飲,氣短神疲。
舌脈:舌紅少苔,脈虛數(shù)。
治法:清熱生津,益氣和胃。
處方:竹葉石膏湯加減。
方藥:竹葉10g、生石膏30g(先煎)、姜半夏10g、麥冬15g、粳米30g、太子參10g、生甘草6g。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2.肺脾氣虛
主癥:氣短,倦怠乏力,納差嘔惡,痞滿,大便無力,便溏不爽。
舌脈:舌淡胖,苔白膩。治法:健脾益氣,化濕和胃。處方:香砂六君子湯加減。
方藥:法半夏9g、陳皮10g、黨參15g、炙黃芪30g、炒白術(shù)10g、茯苓15g、藿香10g(后下)、砂仁6g(后下)、甘草6g。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3.氣陰兩虛
主癥:神倦乏力,氣短,咳嗽,痰少,納差。
舌脈:舌暗或淡紅,苔薄膩,脈沉細(xì)。
治法:益氣養(yǎng)陰。
處方:麥味補(bǔ)中益氣湯加減。
方藥:太子參15g、麥冬30g、五味子6g、生黃芪15g、炒白術(shù)10g、陳皮6g、當(dāng)歸10g、北沙參15g、杏仁10g、炙枇杷葉15g、炙百合30g、炙甘草6g。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優(yōu)質(zhì)文章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