藿香正氣合劑對新冠肺炎有治療作用嗎?
藿香正氣散,以藿香為主要藥物,具有調節(jié)胃氣的作用,最早出現在古代名醫(yī)方典《太平惠民和劑局》中。
在現代,藿香正氣散衍生出多種劑型?!端幍洹钒ㄞ较阏龤馑㈩w粒、口服液、合劑、片劑、滴丸、膠囊和軟膠囊八種。不同劑型的藥物成分會稍有不同,但效果基本相同。
藿香正氣的主要功效是解表化濕、理氣、中。一般來說,它是一種能散發(fā)外感的風寒,祛除體內水分,調和中焦脾胃,舒緩氣機。
并非所有中暑都可以使用藿香正氣
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。
夏季陽暑是指夏季在室外烈日下暴曬時間過長,導致高熱、意識模糊。
陰暑多指溫差大的中暑,最常見的是空調中暑。夏天,人們從外面出汗回來,突然進入低溫空調房,出現發(fā)燒、胸悶、惡心、嘔吐等癥狀。
藿香正氣只適用于治療陰暑。
副主任藥師韓杰提到,藿香正氣沒有預防中暑的作用,只適合治療輕度中暑。如果服藥后不緩解或嚴重中暑,應及時就醫(yī)。
藿香正氣也可用于夏季夏季濕感冒
夏季暑濕感冒,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胃腸型感冒,既有外感風寒癥狀,又有胃腸道癥狀,常見癥狀如下圖所示:
外感寒冷主要是由于夏季炎熱的天氣,長時間呆在低溫空調室,或多吃冷飲造成的。同時,夏季悶熱潮濕,潮濕會侵犯人體,抑制脾胃焦慮,導致脾胃不和,氣機不光滑,也會引起一些胃腸道癥狀。
藿香正氣能散發(fā)外感風寒,祛除體內水分,調和中焦脾胃。因此,藿香正氣可用于治療熱濕感冒。
然而,夏天也有一種常見的感冒叫做熱感冒。這種感冒沒有胃腸道癥狀,主要是發(fā)燒、微惡風寒(輕微怕冷)、熱出汗、口干、咽痛、尿黃、便秘等熱象癥狀為主,不宜用藿香正氣治療。
藿香正氣不同劑型有什么區(qū)別?
藿香正氣分為“十味方”和“十三味方”,“十味方”是最基本的,包括:
君藥-藿香:能解表散寒,芳香化濕,調和中焦脾胃。
臣藥-紫蘇、白芷:能幫助君藥散風寒,祛除體內水分。
佐藥-厚樸、大腹皮:能燥濕行氣,除滿消脹,治療腹脹、惡心、嘔吐、消化不良;陳皮、半夏:能燥濕胃,降反止嘔,治療惡心嘔吐;茯苓、蒼術:能燥濕健脾,止瀉,治療腹瀉癥狀。
使藥甘草:藥性緩和,可調和。
在“十味方”的基礎上,“十味方”又添加了桔梗、生姜、大棗。
上述藿香正氣有水、顆粒、口服液、合劑、片劑、滴丸、膠囊、軟膠囊等八種劑型。
其中,合劑和膠囊采用“十三味方”,其他六種劑型均為“十味方”,具體藥物制備方法略有不同。
如何選擇藿香正氣不同劑型?
藿香正氣膠囊、軟膠囊、滴丸、片劑需要在胃腸道崩解后才能吸收,所以效果相對較慢,但服用和攜帶更方便。
藿香正氣口服液、合劑、顆粒,吸收好,起效快,也能起到更快的作用,因為口感好,也更適合兒童服用。
藿香正氣水含有40%-50%的酒精,吸收好,見效快,但口感差。
此外,藿香正氣水是唯一可口服和外用的劑型。外用可直接用于治療蚊蟲叮咬、濕疹、足癬(足氣),或稀釋50倍后清潔外陰以緩解外陰瘙癢。
若外用面積過大,應注意稀釋,并避免眼、鼻、嘴等皮膚敏感部位。
外用后,注意用藥是否有局部紅腫、瘙癢等過敏癥狀。一旦發(fā)生,應及時停止用藥。如果癥狀嚴重,應及時就醫(yī)。
使用藿香正氣時要注意
①按照說明服藥,不要過度使用。
一般來說,藿香正氣安全性高,藥疹、紫癜、休克、腸梗阻、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發(fā)生率低,不用太擔心,按說明書劑量服用。
注意不要過量或長期服用。癥狀緩解消失后,可停止用藥。此外,還應注意的是,如果服藥3天后沒有緩解,應及時就醫(yī)。
②飯前或飯后1小時服用
藿香正氣藥性溫和,飯前飯后均可服用,但飯后立即服用會影響療效,建議飯前飯后間隔1小時再服用。
③謹慎使用,禁用如下:
陰虛火旺(手足心熱,咽干口干)人群不宜使用;
孕婦、哺乳期、肝腎功能不全、高血壓、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應謹慎使用;
藿香正氣合劑、口服液、顆粒等劑型可含糖,糖尿病患者使用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,注意無糖劑型的選擇。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藿香正氣水中含有酒精,禁止對酒精過敏、服藥后駕駛、高空作業(yè)和操作精密儀器的人。如果他們需要服用頭孢菌素和其他抗生素,他們也應該間隔3-4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