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藥食同源的藥材不僅可以提高免疫力,還可以治療生活中的小問題。這些藥食同源的食材經(jīng)常在餐桌上食用。如果使用正確,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!
藥食同源藥材搭配,效果1+1>2
許多人認為,只有少到五六種口味,多到十種口味的中草藥才能發(fā)揮作用,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。事實上,事實并非如此。生活中許多藥食同源的藥材只需要兩兩種,就能起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重要作用!這在中醫(yī)臨床上也被稱為“藥對”!
中藥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藥材本身的作用,而是藥物之前的治療作用。中藥配伍治療是中藥治療疾病的主要形式,也是中藥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,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中醫(yī)臨床上善用藥物配伍,俗稱“藥對”。
藥物是指臨床上常用的相對固定的兩種藥物,可以相互促進和增強療效,或相互限制和調節(jié),以減少毒副作用,從而達到“1+1>2”的效果。
接下來,我們將介紹幾組常用的中藥,餐桌搭配,效果更有效!
餐桌上常用的“藥對”
1
治療皮膚病和感冒的藥物是:荊芥+防風
荊芥和防風是一種常用的辛溫解表藥。臨床上稱之為荊防散。荊芥和防風經(jīng)常一起使用。荊芥芳香而散,氣味輕盈,性溫而不燥,以辛為用,以散為功,偏發(fā)散上焦風寒,防風氣味俱升,性溫而濕潤,善于上焦,以治上焦的風邪,又能散氣,偏向于祛除全身的風。
荊芥+防風,該藥物除外感證明外,還具有良好的祛風止癢效果,用于治療麻疹、風疹、濕疹引起的皮膚瘙癢、支氣管炎、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炎癥疾病。
荊芥和防風的結合已經(jīng)流傳了幾千年。許多著名醫(yī)生選擇這兩種藥物來治療和預防感冒。今天,我們準備了荊芥防風粥和荊防毒散,可以有效預防感冒!
荊防敗毒散
【用料】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前胡、茯苓、桔梗、甘草
【用法】煎至八分,溫服。
【功效】出汗解表,祛風散濕。辨證風寒濕邪后,同樣適用于頭項強痛、肢體酸痛、腮腺炎等多種疾病或癥狀。
【注意事項】中藥處方因人而異,具體處方需咨詢專業(yè)醫(yī)生后方可服用。
目前已有成藥《荊防顆?!?。
荊芥防風粥
【原料】荊芥10克,防風12克,薄荷5克,淡豆豉8克,粳米80克,白糖20克。
【做法】將荊芥、防風、薄荷、淡豆豉去除灰渣,放入砂鍋中煎煮6~7分鐘,取汁去渣。將粳米洗凈,放入鍋中,加入清水煮粥。煮熟后,倒入藥汁,煮成粥,加入白糖。
2
治療風寒頭痛的藥對:川芎+羌活
風寒、除風邪、寒邪外,還有濕邪侵襲肌表。此時,人體會出現(xiàn)偏頭痛、頭暈、肢體疼痛等癥狀。羌活、川芎是中醫(yī)臨床祛風散寒、活血止痛的經(jīng)典藥物。羌活比祛風勝濕、止痛更長。川芎善祛風活血止痛。臨床用于治療風寒濕邪侵襲肌表,或風寒濕凝阻引起的偏頭痛。
川芎羌活排骨湯
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雞血藤各10克,黨參、茯苓、芥末各8克,排骨250克,姜片5克,鹽4克。
【做法】將所有藥材洗凈,炒好,去渣備用。排骨過水,撈起洗凈,放入燉鍋,加入煮好的果汁和姜片,然后加水,蓋上材料,用大火煮沸。小火燉30分鐘左右,加鹽調味。
3
治療腰背痛的藥對:羌活+獨活
羌活與獨活的結合始于唐代《外臺秘要》的宣痹湯。二藥合用屬于七情中的相互幫助,可散風除濕,通絡止痛,用于治療風寒濕痹。其中,羌活散寒祛風,勝濕止痛行氣,主要治療上肢癱瘓;獨活祛風除濕,解表止痛行血,善于攻擊下肢癱瘓。
在中醫(yī)臨床實踐中,許多醫(yī)生用羌活和獨活來治療咳嗽、鼻塞、流濁流鼻涕、下肢水腫和背痛。
羌獨活茶
單活10克,羌活10克。
【做法】上藥研制成粗粉,放入保溫瓶中,用沸水沖泡,燉15分鐘,代茶飲用。
4
治療咳嗽的藥對:柴胡+前胡
柴胡性苦、平、冷,具有疏散退熱、疏肝解郁、升陽舉沉的功效;前胡味苦,微寒,歸肺經(jīng),具有降氣化痰、宣散風熱的功效。第二種藥物用于柴胡,前胡,一升一降,相輔相成,共同發(fā)揮宣肺解表、化痰止咳的作用。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感冒、咳嗽、哮喘等辨證,屬于風襲少陽上焦、肺氣因失宣降。
二胡粥
柴胡8克,前胡8克,大米100克,白糖適量。
【做法】將柴胡和柴胡選凈,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清水,用水煎取汁,加米煮粥,煮熟后加入白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