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,濕熱體質怎么回事怎么預防和治療需要注意那些事項
看中醫(yī)時,我們常會聽醫(yī)生說“濕熱”。那么,什么是濕熱,濕熱有哪些表現,應注意什么問題呢?要明白濕熱,先應了解什么叫濕,什么叫熱。 所謂濕,即通常所說的水濕,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(qū)分。外濕是由于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,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;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,常與消化功能有關。中醫(yī)認為脾有“運化水濕”的功能,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,吃過多油膩、甜食,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“水濕內?!保磺移⑻摰娜艘惨渍衼硗鉂竦娜肭?,外濕也常因阻脾胃使?jié)駨膬壬詢烧呤羌泉毩⒂株P聯的。 所謂熱,則是一種熱象。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,或因夏秋季節(jié)天熱濕重,濕與熱合并入侵人體,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,或因“陽熱體質”而使?jié)瘛皬年柣療帷保虼?,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。 濕熱的一般表現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:肢體沉重,發(fā)熱多在午后明顯,并不因出汗而減輕;舌苔黃膩,脈數。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: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疔皰;在關節(jié)筋脈則局部腫痛。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,特別是脾胃的濕熱,可見脘悶腹?jié)M,惡心厭食,便溏稀,尿短赤,脈濡數;其它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(qū)脹痛,口苦食欲差,或身目發(fā)黃,或發(fā)熱怕冷交替,脈弦數;膀胱濕熱見尿頻、尿急,澀少而痛,色黃濁;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,甚至里急后重,瀉下膿血便,肛門灼熱、口渴。 濕熱型體質的鑒定 1、型體特征:形體偏胖或消瘦; 2、常有表現:面垢油光、多有痤瘡粉刺、常 感口干口苦、眼睛紅赤、心煩懈怠、身重 困倦、小便赤短、大便燥結或黏滯、男性 多有陰囊潮濕、女性常有帶下增多。病時 上述征象加重; 3、舌象檢測:舌質偏紅怠黃膩; 4、脈象檢測:脈象多見滑數; 5、心理特征:性情急燥、容易發(fā)怒; 6、適應能力:不能耐受濕熱環(huán)境; 7、易患疾?。阂谆键S疸、火熱癥、癰瘡和癤腫等病癥。 濕熱的治療 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。濕重的以化濕為主,可選用六一散、三仁湯、平胃散等;熱重以清熱為主,可選用連樸飲、茵陳蒿湯,甚至葛根芩連湯。在這一原則下,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中藥,如濕疹、疔皰加野菊花、紫花地丁、苦參、白鮮皮等;關節(jié)腫痛加桂枝、忍冬藤、桑枝等;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、地榆、車前子等;血尿可加小薊草、茅根、石葦、蓄等。 此外,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,所以,應注意起居環(huán)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,不宜暴飲暴食、酗酒,少吃肥膩食品、甜味品,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,避免水濕內?;驖駨耐馊?,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。 濕熱體質不要吃甜的,甜的更宜生濕排毒,多食清淡食物,注意通風換氣。想要治療,要用湯藥的。平常注意在飲食、起居兩方面。飲食要清淡,最好能不吃肉,另外甜的東西要少吃或不吃。作息要按時,早睡早起,增加鍛煉,即可。{0}
2,請問濕疹是什么病呀長在什么位置
濕疹為皮膚科最常見的一種病,中醫(yī)常以其所發(fā)部位及范圍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稱。濕疹:是一種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滲出傾向,伴劇烈瘙癢,易反復發(fā)作的皮膚炎癥??啥嗄瓴挥?,發(fā)病機理主要是內外激發(fā)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種遲發(fā)型可變態(tài)反應。 1、 內因:患者的過敏素質是本病的重要因素,與遺傳有關,可隨年齡、環(huán)境改變,神經因素如憂慮,緊張、情緒激動、失眠、勞累等也可能誘發(fā)或使病情加重。此外,內分泌,代謝及胃腸功能障礙,感染病灶等與發(fā)病也有關系。 2、 外因:如日光、濕熱、干燥、搔抓、摩擦、化妝品、肥皂、皮毛、燃料、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(fā)濕疹。某些食物如魚蝦、蛋等也可使?jié)裾罴又亍?濕疹為皮膚科最常見的一種病,中醫(yī)常以其所發(fā)部位及范圍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稱。如泛發(fā)于全身,浸淫遍體的叫“浸淫瘡”;身起紅粟,搔癢出血的叫“血風瘡”;局限一處,發(fā)于耳邊的叫“旋耳瘡”;發(fā)于掌指間的叫“癇瘡”;發(fā)于腿足的“濕毒瘡”;發(fā)于陰囊初起名“胞漏瘡”;日久稱“腎囊風”;嬰兒濕疹有“干斂”、“濕斂”之分。但不論所發(fā)部位在何處,總的以辨證論治為準。 濕疹雖屬皮膚表病,但來源于內因,中醫(yī)著重于內治,其次輔以外治。內因以心火,脾濕為主,可因心緒煩擾,心火內生,導致血熱。又由于飲食不慎,脾失健運,濕從內生,濕與熱合,外走肌表而病生焉。其辨證大致分以下幾種類型進行論治。 (1)濕熱型:發(fā)病速,皮膚灼熱紅腫,或見大片紅斑,丘疹,水疤,滲水多,甚至黃水淋漓,粘而有腥味,結頒后如松脂??梢蛏ΠW太甚而皮膚剝脫一層。大便偏干,小便黃或赤,舌質紅,苔黃或黃膩,脈滑帶數。此種類型臨床最多見。治以利濕清熱為主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。出現膿疤加銀花、連翹;大便偏于,加大青葉。 (2)血風型:證見身起紅粟(以紅丘疹為主),搔破出血,滲水不多,劇烈搔癢可見搔痕累累,尤以夜間為主。舌質紅,苔薄白或薄黃,脈弦?guī)?。此種類型,是熱重于濕。以血熱為主,治以涼血消風為主,除濕清熱為輔,方用皮癬湯加減:生地、丹皮、赤芍、黃芩、苦參、地膚子、白蘚皮、丹皮、生甘草。 (3)脾濕型:此種類型較多見,皮膚黯淡不紅,成片火窠(隱在皮膚內的水疤)搔癢才見滲水,后期干燥脫屑。證見面色無華,飲食不香,納差,大便溏薄,小便不黃,或有腹脹等脾胃癥狀,舌質淡,苔薄白或白膩,脈濡滑等。此型脾虛濕勝,熱象不顯,治以健脾理濕為主,方以除濕胃苓湯加減:蒼術、陳皮、茯苓、澤瀉、六一散、白蘚皮。胃呆納差,加藿香、佩蘭芳香化濕、腹脹加川樸、大腹皮。 (4)陰傷型:病延日久,長期滲水過多,致傷陰耗血,血燥生風,亦可因長期服用苦寒燥濕或淡滲利濕之品。造成傷陰耗血,皮膚浸潤,干燥脫屑,搔癢劇烈。主要的辨證指標是舌紅苔剝(傷陰),或舌淡苔光(耗血)。見到此證時,用滋陰除濕法治療。藥用:生地、元參、當歸、丹參、茯苓、澤瀉、白蘚皮、蛇床子。在這里特別指出:滋陰與除濕同用,似有矛盾,一般以為滋陰可能助濕,除濕可以傷陰。本方生地、當歸、元參、丹參滋陰養(yǎng)血而不助濕,茯苓、澤瀉除濕而不傷陰。用于反復不愈的濕疹及慢性陰囊濕疹(腎囊風)療效較好。對此證型,切忌重用燥濕或利濕之品,以免重傷其陰,癥情越來越壞。 嬰幼兒濕疹,中醫(yī)總稱胎斂,又有濕斂,干斂之分,后者又稱奶癬。嬰兒濕疹至兒童期仍不斷發(fā)作,皮損漸局限于手肘、國窩、足踩等處,常呈對稱性,中醫(yī)稱四彎風。嬰兒濕疹,多因胎孕時期,母食五辛,遺熱于兒所致,可分三型論治。 (1)濕熱型(濕斂),多見于肥胖嬰兒。部位多在頭面耳項等處,重則泛發(fā)全身。證見皮膚漸紅、糜爛、滲水、結痂,重則脫皮,大便干,小便黃,舌紅,苔薄黃。治宜導濕清熱,方用導赤湯加減:生地、木通、竹葉、六一散、黃連,或服牛黃清熱散,量兒大小,一瓶分2~3天服。 (2)脾虛型(干斂):多見于發(fā)育差的瘦弱嬰兒。證見皮膚浸潤,干燥、鱗屑、瘙癢,或起少數丘疹,水疤,一般消化不良,納食不多,面黃肌瘦,大便溏,或完谷不化,舌淡苔薄白,脈緩滑。治以健脾化濕,方用化濕湯加減:蒼術、陳皮、茯苓、澤瀉、炒麥芽、六一散。 (3)陰傷型(干斂):大多屬濕熱型,滲水日久不愈,傷陰耗血,轉變而來。皮損與脾虛型相似,唯無脾胃癥狀,納食,大便正常,可見舌紅苔剝或舌淡苔光之征??衫^用滋陰除濕法治療。 外治法,大致可分3類: 幾乎任何部位都能長濕疹!一般的濕疹不傳染! 不過往往很多濕疹往往是與真菌的合并感染!有傳染性! 比如陰囊濕疹與股廯的合并~~~!希望能引起重視!不要亂用藥物,我建議你中醫(yī)中藥治療,遼寧中醫(yī)大學龍江醫(yī)院就很不錯,中醫(yī)中藥治療效果明顯沒有副作用,也很權威。 本病是由多種內、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反應,皮炎多樣性,慢性期則局限而有浸潤和肥厚,瘙癢劇烈,易復發(fā)。 [主要臨床表現] 本病是由多種內、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反應,皮疹多樣性,慢性期則局限而有浸潤和肥厚,瘙癢劇烈、易復發(fā)。 [主要臨床表現] 皮疹形態(tài)為多形性、彌漫性、對稱性,急性滲出則有浸潤肥厚,病程不規(guī)則反復發(fā)作,瘙癢劇烈。 [治療原則] 1. 去除病因,避免各種外界刺激。 2. 抗組織安藥物。 3. 維生素類。 4. 皮損滲出明顯可用3%硼酸溶液濕敷,感染局部及全身加用維生素治療。 [護理重點] 1. 按皮膚科一般常規(guī)護理。 2. 避免魚、蝦、濃茶、咖啡、酒類、麻辣食物等。 3. 剪短指甲,嬰兒可帶手套,防止搔抓。4. 內衣應寬松,勿穿絲毛及化纖內衣。{1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