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螄
別名:蝸籬(《別錄》),師螺(《本草拾遺》),蝸蠃(《綱目》)。
性味:甘,寒。
歸經(jīng):膀胱經(jīng)。
入藥部位:全體。
形態(tài)特征:方形環(huán)棱螺,又名
螺螄的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煮食,20個(gè)或煎湯;或搗汁。
外用:適量,搗敷。
炮制:四季均可捕獲。洗凈用。
螺螄的禁忌
禁忌:1.《本草匯言》:胃中有冷飲,腹中有久泄不實(shí),并有冷痕宿瘋,或有久潰癰瘡未斂,不宜食之。2.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多食令人腹痛不消。
螺螄的附方
1、治黃疸、酒疸:小螺螄養(yǎng)去泥土,日日煮食飲汁。(《永類鈐方》)2、治黃疸吐血,病后身面俱黃,吐血成盆,諸藥不效:螺十個(gè),水漂去泥,搗爛露一夜,五更取清服二、三次。(《小山怪證方》)3、治五淋、白濁:螺螄一碗,連殼于鍋內(nèi)炒熱,淬以好白酒三碗,煮至一碗,取螺以針挑肉食,仍以此酒下之,食之二、三次。(《扶壽精方》)4、治白游風(fēng)腫:螺螄肉入鹽少許,搗泥貼之。(《摘元方》)5、治痘疹目翳:水煮螺螄常食。(《濟(jì)急仙方》)
螺螄的論述
1.《本草匯言》:螺獅,解酒熱,消黃疸,清火眼,利大小腸之藥也。顧汝琳曰:此物體性大寒,善解一切熱瘴,因風(fēng)因燥因火者;服用見效甚速。惟湛煮熟,挑出殼,以油醬椒韭調(diào)和食之,不雜藥料劑中。2.《別錄》:主明目。3.《本草抬遺》:汁主明目,一下水。4.《日用本草》:解熱毒,治酒瘟,利功、水,消瘡腫。5.《飲膳正要》:治肝氣熱,止渴。6.《綱目》‘醒酒解熱,利大小便鉗肖黃痘水腫。治反胃,痢疾,脫肛,痔漏。7.《玉楸藥解》:演拿利水,泄?jié)癯裏?。治水脹滿,療腳氣,黃痘,淋瀝,消渴,疥疾,康瘍,眼病,脫肛,痔援,痢疾,一切疔腫。
優(yōu)質(zhì)文章排行榜